2025年4月25至28日,北京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参访团一行30余人赴山东威海开展以“科技与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实践参访活动。本次参访由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黄玉梅、徐天赐老师带队,学生涵盖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多国留学生。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威海科技企业、产业平台及高校科研机构,增进亚洲青年对中国沿海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的认知,推动跨区域创新合作。
活动首站聚焦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欢迎仪式上,参访团详细了解了研究院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及人才等方面的建设情况。威海经开区科技创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京龙解读威海人才引进、科技孵化及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展现威海对国际科创资源的开放姿态。带队教师徐天赐表示,此次活动希望帮助亚洲青年深入了解威海科技创新生态,为未来跨区域合作奠定基础。威海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存宝出席欢迎仪式。
欢迎仪式
仪式后,参访团参观了研究院展厅、水下机器人、先进材料与应用、磁性计算芯片等重点实验室,近距离接触科技研发成果。
参观研究院
合影
当日下午,参访团走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爱伦湾海洋牧场。在体验馆内,师生们通过互动展陈了解海洋生态养殖模式;登上养殖平台,实地观察现代化海洋牧场运作,感受科技赋能“蓝色粮仓”的实践。
参观海洋牧场展厅
27日,行程锚定产学研深度融合与产业升级实践。上午,参访团赴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与东北亚学院师生围绕“青年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发挥”展开座谈,随后实地探访校区天文台、海洋学院实验室,直观感受高校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下午,参访团前往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聆听专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的深度解读。随后参访重点延伸至本土标杆企业:威高集团,同学们深入探访其从传统医疗耗材向高端智能医疗器械跨越式升级的转型之路;在山东安然纳米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访团聚焦纳米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实践。企业展示了基于纳米材料的智能种植车间,通过环境监测与土壤改良技术提升人参种植效率与品质。企业还展示了纳米技术提取的人参精华产品,涵盖保健食品、护肤品等系列,进一步印证技术落地对产业链的延展价值。
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互动交流
参观威高集团
参观安然纳米公司
28日上午,参访团走进威海市博物馆,通过历史文物与城市规划展陈,追溯威海百年开放历程,理解其“创新驱动、向海图强”的发展基因。
参观威海市博物馆
为践行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战略部署,本次威海之行以“科技”为纽带,为北京大学的亚洲青年搭建了认知威海、对话威海的平台。参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威海在海洋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实践经验极具启发,期待未来携手推动区域创新合作。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也将持续发挥桥梁作用,助力世界各地青年在科技创新领域贡献智慧力量。
【延伸阅读】
“北京大学亚洲青年交流中心”由香港著名企业家曹其镛先生捐资设立,旨在推动亚洲青年学子、特别是中日两国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培养亚洲未来领袖的国际交流项目。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成功开展九期,参与学生总数约 520 人次。在这里,不同国家的青年学子们共同生活、共同进步,在交流与互动中增进了解、缔结友谊,为亚洲各国青年文化交流及亚洲和平发展与友好合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闻来源: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